跳到主要內容

京都旅 嵐山

去嵐山的交通方法有好幾種
公車 京福 阪急 跟JR 恰恰巧我都使用過
因為去的次數多了 加上出發地點的不同
自然而然就這樣了
京福電車
公車  京福   JR 都是從京都巿內出發
從大阪方向(四条河原町也可以)搭阪急京都線
在 桂 換車往嵐山  利用的人比想像中的多
大量的外國人從梅田駅上車後
沿途停靠站都是觀光客比較少停留的外圍住宅區
賞櫻 楓紅 時節就會看到好多買菜的歐巴桑跟外國人
在上午時段擠滿車子  互相不經意的打量對方
利用這條路線還有一個比較不一樣的地方
就是京阪嵐山車站是在渡月橋的另一邊
往左走就是嵐山沿著桂川的山路  往右就是中之島
如果搭其他三種交通來  很可能就省略這一塊
整個嵐山要走遍大約要在方圓2公里左右的區域間移動
要大不小的區域走起來難免有時像急行軍
於是    邊喝啤酒邊休息次數就多了起來

如果直接在京阪門口租自行車店之後
整個嵐山就以五到十倍的速度飛揚了起來

野宮神社

天龍寺附近的小路裹的野宮神社
求的是  良緣 子寶 學問
德仁親王也拜過
還有很特別的源氏護身符
參拜的人常常排到路上去
我想不是求學問吧

另外一個在清涼寺旁蜿蜒小路上去的祇王寺
是一個格局小小的廟
收了300円的拜觀費用後
走一圈大概十多分  即使被紅葉的景色吸引
放慢腳步多按了幾十次的快門
依然半小時就出來了
然後在門口就會發現剛剛走的動線就像百貨公司在特賣會時
隔的像迷宮一樣的十一樓  其實跟其他樓層一樣
就那麼一點兒大 幾乎一眼就看盡
這裹就是平清盛寵愛的白拍子「祇王」禮佛修行之處
義經+平清盛 2部大河劇近百集
幾乎沒提到這位當時的紅人 以及她失寵後
與母妹三人一起在這個一眼就看穿的小廟了餘生
更 諷 刺 的 是
佛御前 這個在平清盛裹有出現幾集的新寵
在一年後 也來到這個小廟過日子
如果有注意到 沿著拜觀路線走到高處
會看到一個 供奉平清盛的佛塔

整個嵐山地區
有古剎 老舖 到處充滿京都風味的土產店
有山有川 特別的交通工具 幾乎所有
京都的風情都縮影在其中
就像餐廳都會有主廚推薦套餐給不知道點什麼的客人
嵐山也像是京都套餐
這個過往是平安時代貴族的遊樂地
到今天   還是跟當時那些嘴唇畫黑黑的貴族一樣
繼續著與時代有一點脫節的腳步

參考資料  http://www.kyoto-melody.com/index.html
嵐山租車  http://www.geocities.jp/kyoto_tourist/mapcyclshop.html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巴黎熱 in PAUL

雖然知道英國食物難吃, 食物總不是旅行的全部嘛! 但是英國的食物還是連麥當勞都不可口到讓我, 舉起雙手雙腳投降。 倫敦有一大堆五星級飯店、星光閃閃的餐廳, 但是 B 級美食幾乎沒有, 我們只好一邊跟炸魚薯條豆泥奮戰, 一邊把滿懷的希望射向巴黎! 從低溫的海上踏進清晨的巴黎, 髒亂的地鐵長長的甬道累積著臭味, 冷清的站內 一個早起的街頭藝人斷斷續續的音樂, 走著走著有一絲咖啡香飄入鼻端, 過了那個轉角看到一盞昏黃燈光, 跟著衝過來的是 Croissant 麵糰中的糖份, 被高溫擠出來的焦香味, 這是我在巴黎的第一餐 Paul in Gare du Nord PAUL in Taipei 麵糰全部從法國空運來, 糕點的美味跟黑白的地板複製自法國, 讓那間小小的店面充滿著巴黎熱。 晚間時分,在海壽司排了一小時, 努力把碩大的牡丹蝦放進嘴巴時, 在台灣真好 這是 我的結論。 巴黎熱 在 2008 的續集只上演了一個下午

用瓦斯 來煮飯

學會用瓦斯煮飯,是在小小時候停電的 颱風天,只要用大火煮 10 分鐘轉小火收乾水,等呀等就會有一鍋白米飯,配鰻魚罐或大茂黑瓜,在燭火中也吃得開開心心。直到幾年前,瓦斯煮白飯我一向維持這個姿勢。有時會有鍋鈀,大部份時間是賣相口感還不錯的白米飯。 去年看到一位日本的陶藝家煮飯方法,有點受到啟發。他的方式是開始小火煮個十 分鐘,然後一口氣開大火燒乾。試了幾次真的還不錯,尤其在用原來的方法時,用了不同的鍋子水量米量的亂試,對定量的掌握是進步了,但是這些進展對煮出來的飯沒有太大的差異,大約就是上下百分之五皮笑肉不笑的改變吧!果然是陶藝家對泥土之器瞭解。 可是在這個這程之中,少了一塊很重要的拼圖,就是專業廚師的見解。終於最近在小山裕久 的書看到了非常有見地的陳述。 練功並不是拿到秘笈就成高手,只是入門開始。 非執著於瓦斯爐煮飯,只是我們一般主婦在練習的過程中,唯一可以不斷增加經驗值數量的,就是那鍋每天要吃的白米飯啊! 在把曬乾的白米泡水還原,加熱成白飯的過程,練習的是一次次溫度跟食材的探戈。